-
作者动态:封尘对于不同鹿角和工具的探索
“试过了虾夷鹿角,处理得法质感显然会有一定的提升,这些还需要长期的实践融入到日常操作中去。下一步做回国内常用鹿角,看看在左刃技法的加持下会得到怎样的效果。在作品设计的时候也需要不断调整思路,张弛有度,避免追求细节而陷入刻板死局……个人感觉,每个时期似乎都有新的课题在等着自己,也永远都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。”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&nb…
-
入梅(ケンタロー)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小象(高涛)
米黄色且纯昌化田料很稀少。受一件牙雕作品的影响,一直想用石头来做一件这样的动物保护题材的作品。作品表现的是一只趴在象牙上的小象,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哀伤。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猫脸婆 根付(封尘)
伴随着民俗和文化的不断延续传承,很多光怪陆离的民间故事也被记录下来。虽然不能让封建迷信糟粕人心,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那些鬼狐仙怪的传说也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像《搜神记》《聊斋志异》等古籍著作,就是搜集了很多当时的神怪故事加以创作的典范。 到了近现代,虽然再无此类系统的书面作品问世,不过很多精彩的故事依然在民间流传。这次的作品,就是根据90年代一则典型的怪谈故事“猫脸老太太”为原型创作而来。 故事的内容无需赘述,类似的情节可能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,无非是“吃小孩子”那一套吓唬人的东西,可能在…
-
粽(高涛)
粽子这件作品最初的想法也是因为端午到了要吃粽子,何不做一个粽子呢!但是合适的材料不好找,包粽子除了糯米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馅,包一个粽子有好的馅肯定能让粽子更加美味,同样的雕一个粽子也得要有俏色的结合。寻觅了好久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材料。各式各样的俏色化作了一颗颗各种颜色的豆子,还有板栗,肥肉等等。细腻的白冻肉像极了剥开粽叶后糯米的质感。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…
-
三界 法师(易鑫)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貔貅 根付(易鑫)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山晨(秋人)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秋韵(秋人)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
-
小息(秋人)
(大濛题:高山流水覓知音图) 秋人刻竹好写意,一破传统之细刻慢刮之留青法,西人布朗库西谓:对材料进行思考。欲发挥材质之美也。秋人兄刻竹以竹丝裂之,刀刻之,浅深创新法,空间自安排,取中節破竹边,得岩石之险,于未下刀处见神韵,是谓之写意竹刻耳。己亥大濛又记。 (作品拓本) 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 更多资迅 请关注 → 【和清堂】 和清堂个人微信号请关注 → 【HGH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