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作品信息

作品:朝阳谷水伯 根付
作者:至水
材质:虾夷鹿角
尺寸:6.0*4.0*2.6cm
创作时间:2019年5月
价格:已售

 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载:“朝阳之谷,有神曰天吴,是为水伯。其为兽也,人面八首八足山海经 八尾,皆青黄也。”

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载:“有神人,八首人面,虎身十尾,名曰天吴。”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在影戏《永乐王还愿》中为天将,龟蛇二将作乱,张天师请其下界降服。图为天吴左手捉龟,右手捉蛇。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,最初居住在今山西、陕西一带。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,吴人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以“吴”或“虞”命名的地名,如吴山、虞山、虞城等。大约在炎黄之世,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,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,到尧舜之世,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徙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。这样,吴人告别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剑齿虎,而开始征服波涛滚滚的大海。那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“天吴”,这个时候当然就又得变成保护吴人子孙在与江湖大海打交道时平安、丰收的“水泊”了。也正因为这一微妙的变化,中国文字的那些聪明透顶的创造者们,有时又将吴族的吴宇,与鱼挂起钩来。在金文里,吴国的“吴”,就可通作“䲣”了。甚至吴字有时也活脱脱的就像一条鱼。难怪卫聚贤先生在《吴越文化论丛》中,会误把“吴”字解释成象鱼之形,把鱼当作吴人的图腾了,实在是事出有因。

“天吴”或“天虞”就是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的“虞”,也叫“驺虞”。《山海经·海内北经》这样记载:“有珍兽,大若虎,五彩毕具,尾长于身,名曰驺吾,乘之日行千里。”可见,远古的吴人,也是以崇拜一种叫“虞”或“驺虞”的动物得名。这种动物在名“虞”,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后,就成为了“天吴”——伟大神圣的吴了。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本作是至水特约制作《山海经》系列第二弹“天吴”。取虾夷鹿角的分叉段,利用大面积的高密度鹿角皮肉来表现作品的主要部位,而角的中间部份则用于作品次要的底部和顶部。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
本文由作者授权转载联合发布,
任何其他个人与团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,
原文出处,不得对文章与图片做任何修改。


更多资迅

请关注  → 【和清堂】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
 和清堂个人微信号
请关注  → 【HGH】

朝阳谷水伯 根付(至水)

相关作品

发表回复